交通运输部近日发布数据显示在线操盘配资,2024年8月,全国(不含港澳台)54个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总客运量为28.1亿人次,环比减少0.65亿人次,降低2.3%,同比增加0.96亿人次,增长3.5%。同比增速较7月的7.6%出现明显下降。
总体看,8月全国总运营里程的平均客运强度为0.894万人次/公里·日,环比降低2.5%,同比降低2.2%。客运强度是指线路日均客运量与线路运营长度之比,反映线路单位长度上每日的载客量,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线路的运营效率。
2024年8月,全国共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11条,运营里程10363.5公里,实际开行列车349万列次,同比增长7.38%。
其中,地铁、轻轨等大运量线路共271条,运营里程9666.1公里,完成客运量27.6亿人次;单轨、磁浮等中运量线路共7条,运营里程202.5公里,完成客运量3402万人次;有轨电车、自动导向轨道等低运量线路共33条,运营里程494.9公里,完成客运量1077万人次。
分城市看,8月,全国大部分城市城轨客运量同比都呈现上升态势,升幅最高的城市为贵阳、南通、沈阳,同比分别上升103.51%、75.34%、37.27%,这三个城市在过去一年均有新开通的地铁线路,这是其客运量同比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。降幅最高的城市为常州、昆山和成都,同比分别下降8.94%、6.4%、3.87%。
从客运强度来看,8月,文山和天水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强度最低,为0.02万人次/公里·日,深圳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强度最高,达1.62万人次/公里·日。值得一提的是,文山和天水的城市轨道交通均为有轨电车项目。
一位不愿具名的城市轨道交通专家对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表示,随着地铁建设面临的财政压力加大,中低运能系统未来将成为大力发展的方向。
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(以下简称“城轨协会”)6月14日发布的《城市轨道交通低运能系统调研报告》显示,在现有的29条有轨电车线路中,仅有8条线路符合初期客流强度不得低于0.1万人次/公里·日要求,达标率仅为27.6%。
2022年8月,城轨协会发布的《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工程建设程序指南》提出,低运量轨道交通项目初期客流强度不得低于0.1万人次/公里·日。
城轨协会低运能系统分会常务副会长李鸿春表示,今年上半年低运能客流力度非常好,预计今年年末还会有一批客流强度能达到0.1万人次/公里·日的线路,达标率有望突破30%。
这意味着,规划建设低运系统不仅要把握好功能定位、选线选址等要素,还要兼顾项目建设与城市发展、工程投资与财政能力的匹配度。
前述不愿具名的城市轨道交通专家建议,对于一些长期客流量堪忧的存量有轨电车项目在线操盘配资,当前要进行客观评估,并通过与公交、地铁等其他交通网的融合,以灵活组织模式来盘活存量资产,提升项目客流量。
2025-04-28
2025-04-23
2025-04-21
2025-04-18
2025-04-14
2025-04-11
2025-04-08
2025-04-06
2025-03-31
2025-03-27
2025-03-23
2025-03-19
2025-03-15
2025-03-14
2025-03-12